政务公开 网上办公 维权热线 九大职能部门动态
资讯中心  食品标准与认证 焦点图片 天下食事 饮食安全 饮食保健
商务中心  食品备案 企业动态 食品检测 活动展示 市场分析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饮食与保健  
食物回归“粗素野杂”
【更新时间】2006-12-7 9:21:30 【新闻来源】 中国食品科技网 【字体大小】

  野果的鲜味和清香胜过大棚催熟的水果。人体60%以上的营养来自于五谷杂粮。山里来的笋子带着泥土芳香。乡里瓜菜没有城里的模样但口味却醇厚。眼下,“粗、素、野、杂”成为再发展的新趋势。那么专家的说法如何?

  粗,成分齐全

  长沙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教授夏苏英介绍,从临床看,许多消化系统患者,大都吃得好、吃得精,肠胃却很糟糕。脾胃功能下降,吃进去的多而精致,出来时通道却严重堵塞,毒气还侵袭全身。脾胃虚弱,正好适宜各种慢性病的滋长。中医说“五谷最养脾,天生万物,独厚五谷”,即人体最需要的营养素在未加工的五谷杂粮中很丰富。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吃的米面,大都精制加工而成,营养成分丢失,只剩下淀粉即热量。有的人为了减肥,几乎不吃米面,结果体重轻了,营养缺了,疾病来了,麻烦多了。精米看上去光滑、可口,其实营养价值远不如糙米。糙米中的钙、铁、维生素、烟碱素、维他命B1等,含量都相当高。粗粮成分不足,可致脚水肿等疾病,因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像糖尿病患者,大多缺乏维生素B6及矿物质镁,而糙米中这两种元素含量都很高。所以淘米时,次数不要洗得太多、太求干净,否则营养成分会大打折扣。

  和谐提示 人生活在自然万物中,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之分,饮食有酸、辛、苦、咸、甘五味,中医有“五味归五脏”之说,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人要祛病强身,延年益寿,除药补还要食补,食补得顺应时节及人的生理特点,这样才能做到饮食五味与天人相应,即“三位一体”。

  素,促进消化

  我们为什么需要摄取纤维素?因为有预防便秘、缓解腹泻、预防肠道疾病发生等作用。纤维食物还可延缓胃的排空,增加饱胀感,且热量极低,利于控制体重。对糖尿病也具好处,可减少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吸收,还能增加食品风味,减少蛀牙形成等。相反,医学临床证实,多食肉食品可致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动脉硬化、肝硬变等疾病,西方国家人们的餐桌上,以土豆为主的蔬菜和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尤其具有防癌、避免动脉阻塞的食物,非常抢手。当然,素食有寒热温凉之性能,芹菜性凉,慢性胃炎不宜食用;茄子偏温性,过敏皮肤、有瘙痒症者忌;黄瓜寒性,体质偏寒者不宜过量;韭菜有助阳作用;丝瓜夏季食用很爽,到了秋季就偏寒性,过量易伤脾胃。

  和谐提示 “医食同源、药食同源”是中医观点,不同人适合吃的食物不同,任何好吃的东西并不适合所有人。蜜橘甘甜让许多人大饱口福,也可让许多人发生口腔溃疡、大便干结、眼结膜出血等。因此《内经》提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野,新鲜纯正

  野生植物新鲜、无污染,过去根本不被人瞧得上的一些根、茎,如今“出场价”很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栽培的蔬菜有近200种,而可食用的野生菜却有300多种。野菜营养价值高,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还含有人工培植蔬菜所缺少的成分。野果营养成分也很丰富,如桑椹果,其维生素含量高出常见水果的几十倍,还含有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食用野味更不用提,当然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珍稀动物不算,人们食用昆虫的种类逐年增多,比如去云南就知道。淳朴原始的“野味”,的确比不上那些无籽西瓜、葡萄的光鲜,但靠“人为”出来的“现代味”,生命力不如前者。乡里花生,久存只会发芽,现在的花生久放就发霉;过去山里长的有核橘子,灰头土脸,多吃几个人没事,现在的无核蜜橘,人一沾准烂嘴烂口,还便秘。

  和谐提示 医学表明,不注意饮食营养卫生,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预防包括无病防病、有病防变,四季进食也如此。为什么人人都怀念自己的家乡?那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气候、地理环境,都会造就适合自己脾胃的、原汁原味的食物,麦黍禾稻豆,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粗野无关紧要,要命的是太洋扮、不地道。


共2页 第1页 第2页

【将此网页Email给朋友分享吧!】
·五粮液涉足保健酒行业
·国内食用油竞争加剧 金龙鱼东家被收编
·黄鹤楼酒“一块三毛五到一百三十五”
·“利群”品牌通过首批“中华老字号”认定
·伊利股份:估值严重偏低目标价位30元
·利乐被质疑垄断泉林“蚁象之争”的大道理
·今冬至饺子预计多卖20% 便宜坊推鸭肉饺子
·小儿多大补钙最合适
·八种过冬必吃食品
·炼乳不可作婴儿主食
·猕猴桃并非人人皆宜
·1个橘子2杯绿茶 抗辐射
·喝豆浆的禁忌
·专家提醒:食用油千万不能长期吃一个品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本网专稿”、“广州市食品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请注明来源“广州市食品安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广州市食品安全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焦点图片
 热点推荐

·欧盟禁止使用22种染发原料 染发到底会不会致癌?
·北京通州“怪病猪”原因查明:不会传染人未进市场
·美国研究:食物影响胎儿性别 低糖高脂易生男孩
·南京六旬老汉被猪咬死 浑身是伤口惨不忍睹
·“宗庆后选婿”启示录
·白酒业重新洗牌在所难免
·南京:引“贵族”精品粮油一斤大米14元
·方便食品三分天下“小城故事”闪亮登场
·取消“谢绝自带酒水”规定 消费者会因此受益吗?
·超市自制凉菜销售时间受限
·北京市卫生局:龙鑫府等豆制品菌群数超标
·利乐被质疑垄断泉林“蚁象之争”的大道理
·跨国乳业:洋品牌吃不消价格战
·云林查获私酒7000公升 该工厂规模为近年来最大
·消费者购买干制水产品要当心
·肉鸽屠宰新规能否接受 食品安全挑战饮食习惯
·今麦郎签约国家体育总局
·新型水产品消毒剂有望解决孔雀石绿问题
·999味精盐量过高 腌腊肉制品合格率低
·“爱尔康”滴眼液存真菌感染 网络售卖品难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