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临,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美容美发新品,又令诸多爱美人士怦然心动。面对这些冠着“高科技”、“纯天然”美名的美容美发产品及服务,广大消费者还需多长个心眼,理智消费。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有关美容美发的消费纠纷是个老问题,由于目前美容美发产品质量、从业者资质和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更令这个消费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
免费体验引你入套
据消保委接到的投诉案例来看,免费体验是多数消费者陷入美容迷局的第一步。不少美容美发商家通过发放“免费体验券”或“抵价券”,向消费者推销“效果显著”的“进口化妆品”和瘦身美容等服务。而一旦消费者亲临现场体验或试用后,有的经不住店员“软磨硬泡”地推销,有的初次感觉良好,就稀里糊涂地买下了这些美容美发产品。
消费者崔女士一次在某美容院免费体验了一回“美白护理”。护理过后,崔女士发
现自己脸上的斑点的确淡了很多,且皮肤显得白嫩、光泽。再加上店员在一旁说该款美白霜来自韩国,含有最新的美白科研成果,崔女士一动心就买了三瓶。没想到,一周后,崔女士却出现了不适反应,后经医院检查是汞中毒,需住院治疗。之后,崔女士把三瓶所谓的高科技美白霜送去检测,才得知该美白霜汞的含量超标近5000倍,已严重损害了崔女士的皮肤。
无照经营资质欠缺
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消费者“求美心切”的心理,无证无照却暗自经营着整容、抽脂等医疗美容业务。因其缺乏经营资质和规范管理,使得消费者美容不成反毁容,身心遭受极大伤害。
前不久,彭女士在一家美容有限公司办理了1000元的美容卡,并在该公司进行了光子脱毛美容服务。在脱毛过程中,彭女士的双臂被光子探头发出的强光照射所灼伤。事后,彭女士前往医院进行诊治,诊断结果是双臂已成Ⅱ度灼伤,且被灼伤部位将留下肤色差异的后遗症。彭女士只能向消保委求助,经消保委调查才得知,该美容公司并未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相关经营许可证,不具有经营医疗美容的资质。经过调解,彭女士获得了近万元的赔偿,但手臂上却留下了永久的疮疤。
出现不适索赔艰难
共2页
第1页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