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着部分保健食品企业滥用商品名、添加药物成分、冒用套用审批文号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影响了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报记者就此走访了相关专家,通过解读和透视这些现象,提醒消费者避免上当受骗。
本以为是高科技的新产品,买回家仔细查看才发现原来是8年前的旧相识,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柳女士无奈地向记者抱怨:“保健食品随便乱改名称,这不是骗人吗?”
●美福乐变身脱脂LPA
8月6日到12日,北京多家连锁药店同时开展了“性感减肥,由你做主——7日瘦身大比拼活动”,在听取了销售人员的热情介绍后,正在准备减肥的柳女士以78元的单价购买了5盒所谓的减肥新品——脱脂LPA。可是回家后对照产品的批准文号时,发现脱脂LPA其实是1999年审批的老产品美福乐减肥美容片。
记者看到,在该产品的外包装上,醒目的脱脂LPA字样占据了包装面积的一半,仔细查看后,才在包装盒右上角发现了“美福乐”三个小字,而且还是美术字体,很容易被看成是装饰用的图案。根据脱脂LPA上标注的批准文号卫食健字(1999)第0189号,记者登录国家食药监局基础数据库系统查询后,发现其被批准的产品名称为美福乐减肥美容片。
在北京某报刊登的脱脂LPA广告和活动宣传单上,记者没有发现任何美福乐减肥美容片的相关字样。记者拨打该产品的订购热线,询问为何将美福乐减肥美容片取名为脱脂LPA进行销售,销售人员没有正面回答。
柳女士说,当初之所以购买该产品,就是被包装上大大的LPA字样所吸引,再加上销售人员反复介绍所谓LPA脱脂新成果。“我还以为它是最新的高科技产品呢,如果知道它就是八年前的老产品,我肯定就不会买了。”柳女士抱怨说。
●一品多名与多品一名并存
通过走访市场,记者了解到,目前保健食品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为了扩大销量,一些商家以随意命名的商品名称替代国家审批的产品名,以配合炒作和推销新概念,甚至出现了一种产品使用不同商品名和不同产品共用一种商品名的怪现象。
共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