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就餐或快餐盒饭再加上一双一次性筷子,这种搭配已成为很多人日常餐饮的选择。
而这双频繁出现在餐桌上的一次性木筷,也引发了不断兴起的争议。其中“资源环境破坏论”、与“促进出口、就业论”针锋相对、各执一辞。前者认为,一次性木筷生产消费造成森林资源大面积破坏,应严加禁止;而后者认为,一次性木筷的生产消费可有效利用经济价值较低林木资源,且有助于增加就业、促进出口,而且其便利、卫生的特点还有助于缺乏消毒设备的低档餐馆改善进餐卫生条件。
来自财政部的相关信息表明,目前我国每年平均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出口近300亿双,国内消耗500亿双左右。在国内消费比重如此巨大的背景下,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消费是否能够真正做到环保、卫生,而由一双筷子折射出来的“一次性”生活又是否适合我国国情呢?《瞭望》新闻周刊展开了暗访调查,获得了很多新的发现。
饭馆图“方便”,吃者图“卫生”
“我们店里都用一次性筷子,没一次性筷子,客人不放心”,问及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北京市丰台区一家快餐店的老板这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石景山区、丰台区、海淀区的多家低档餐馆、快餐店,都得到了同样的答案,记者发现很少能够找到使用普通筷子的餐馆。
但其实,一次性筷子从2004年开始遭遇限制性政策调控。2004年我国取消了一次性木筷13%的出口退税,并征收17%的增值税;2006年4月1日对一次性筷子征收5%消费税;2006年11月1日又征收10%出口关税。比较其它农林产品,一次性筷子可以说是我国流转税赋最重的农林产品之一。
一方面重税加身,另一方面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消费却仍保持高位,本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特点以及消费者普遍认为其比普通筷子更为卫生的观念使得一次性筷子在餐饮消费领域内更有市场。
在《瞭望》新闻周刊的暗访中,很多餐馆的老板都表示重复使用的筷子成本其实要低于一次性筷子,但之所以选择一次性筷子主要是图方便省事。石景山区一个快餐店的老板给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餐厅每天客流量大约200人左右,以平均每天消耗170双筷子、每月营业30天计算,一个月就要使用5100双一次性筷子,以每双木筷子进价4分钱来计算,一个月要花费200元钱左右。而如果使用普通、可反复使用的筷子的话,消毒柜的用电量为每月70元左右,清洗筷子每月用水大约10元左右,再加上50元的人工费,一共为130元/月。即使再将购买消毒柜和筷子的成本平均摊入,算下来还是要比一次性筷子划算一些”。
但当记者反问老板有没有打算选择使用可反复使用的普通筷子时,他却摇着头表示没有这种打算:“一次性筷子很便宜,而且,从餐馆刚开始装修时,就有人来上门推销,量多了还能讲价、免费送货,还不用我们清洗、消毒、装袋,省心!”
共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