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是每年水峰会上最为敏感的话题,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今年天气变热,饮用水需求猛增,水企业会否提高水的价格,消费者的饮水负担会否增加,成为今年水峰会的热论焦点。
去年水峰会上,大部分水企业曾毫不讳言将通过提价的方式缓解成本上涨的压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与会的大部分企业代表都表示,尽管包括包装、运输、人力等在内的成本今年仍然在上涨,水价格也有上涨的空间和理由,但他们将选择通过规模效应等方面来化解成本的压力,尽量维持产品价格的稳定。
行业现状:
成本提高利润压缩
广东省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会长罗坦表示,他曾经和很多企业交流过,水行业这几年成本上升,包括了包装、运输成本,以及燃油、人工工资、社会福利等等,压力沉重。因而可以说,水企业在价格上是有上涨的理由和空间的。
单纯降价没有意义
不过,价格的升与降有时不仅仅是企业说了算。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大区经理孙吉庆认为,品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产品的品质,一个是宣传的口碑。产品如果能够迅速占据市场份额,这是因为口碑好,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加上它的品质保证,市场销售情况一定会很好。
不过一方面,服务质量是不可能降低的,送水工的费用也不可能降低;但另一方面企业利润已经非常少了,甚至比经销商还少。
一些企业的水虽然低价,但是客户喝了以后不再买,不能成为长期的客户,在这种情况下,降价是没有意义的。如何既能让价格合理,又让企业有健康的利润空间,的确让不少水企业伤透脑筋。
消费提醒:
共5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