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网上办公 维权热线 九大职能部门动态
资讯中心  食品标准与认证 焦点图片 天下食事 饮食安全 饮食保健
商务中心  食品备案 企业动态 食品检测 活动展示 市场分析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印度可乐事件剑拔弩张  
印度:两大可乐转守为攻 政府企业都有责任
【更新时间】2006-8-17 11:55:18 【新闻来源】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两大可乐转守为攻

  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是“可乐事件”的引发者。8月2日,该中心发表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称印度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存在严重的杀虫剂残存现象,对消费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根据该报告,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在其装备先进的污染监测实验室里,对来自全国22个邦25个不同的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结果发现,在抽查的11种产品的57个样本中,无一不含有杀虫剂残留成分。每个样本都有3—5种杀虫剂残存,比印度标准局规定的杀虫剂残存标准平均高出24倍。

  一石激起千层浪。“毒可乐”的消息不胫而走,印度全国掀起罢饮可乐的热潮,更有“愤怒者”砸倒巨幅可乐广告牌子,掀翻商店的可乐柜台,将可乐瓶子狠狠踩在脚下。昔日红火的可乐市场一下子蔫了许多。印度最高法院8月4日下令要求两家可乐公司在4周之内交出配方,否则,法院有权禁止其产品在印度销售。

  起初,尽管销量明显受到影响,两家可乐公司都保持沉默。有分析认为,这是两大可乐巨头惯用的“伎俩”,因为它们认为公众和媒体是“健忘”的,过不了多久这件事就会烟消云散。它们的沉默进一步激怒了印度民众,反对它们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于是,这两家可乐公司开始为自己辩白。7日,它们在印度媒体上刊登大幅广告,声称其软饮料产品是安全的。在广告中,这两家可乐公司并没有对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的调查数据提出疑义,而是说,相对于印度市场上销售的其他食品,如牛奶、茶叶、蛋类、苹果等,可乐中的杀虫剂水平可以忽略不计。广告似乎在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为什么只把我们当成坏孩子,这样公平吗?

  公众健康不能忽视

  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主任苏尼塔·纳雷恩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两家可乐公司的“说法”纯粹是转移视线,推卸责任。她说:“这两家公司是在和公众玩一个可笑的数字游戏,这是没有用的。印度许多食品的污染程度也许比可乐更为严重,但这不等于说可乐污染就是可以接受的。”她顿了一下,神情严肃地说:“这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众所周知,杀虫剂毒性非常大,对人体有严重影响,严重到可以致癌。”据苏尼塔介绍,印度的软饮料市场几乎全部被这两家可乐公司垄断,要想知道该市场商品的卫生情况,就必须把重点放在这两家公司身上。“我们不是要和这两家公司过不去,而是和危害公众健康的产品过不去。我们的健康,特别是孩子们的健康一再遭到忽视。这是我们必须要改变的”。

  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是印度一家知名环保组织,长期致力于公共领域的研究和公共意识的倡导,就环境、发展、卫生和污染等问题进行监测。该组织的科研设备世界一流,科研水平得到国际认可。该组织的宗旨是,唤醒公众的环境意识,影响政府的环境政策。

  3年前,该组织就和这两家跨国公司叫了一次板,尽管一开始并非针对它们。“2003年2月,我们检测了印度的桶装水,发现水中含有大量杀虫剂,同时查明杀虫剂来源于地下水。由于软饮料公司使用同样的地下水生产产品,所以我们便开始检测软饮料,结果发现这两家可乐公司产品中的杀虫剂残存远远超过美国环保标准。当年8月公布这一结果之后,引发纷争。” 苏尼塔说,这两家可乐公司拒不承认它们的产品“有毒”,还“反咬一口”,“说我们的调查结果‘毫无根据’。在这种情况下,印度联邦议会成立联合议会委员会,专门调查这一研究结果。2004年3月,该委员会提交报告,认为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并要求政府制定严格的标准来规范软饮料杀虫剂残存”。据称,印度政府标准局也专门组建了饮料与碳酸饮料委员会,在今年3月制定出一套标准。但该标准并没有付诸实施,因为政府顶不住相关企业的压力。

  政府企业都有责任

  “我们原以为这两家可乐公司会因为我们3年前的监测结果而切实改进他们的产品,但根据这次监测结果,它们在这方面什么也没有做,只知道赚钱。”苏尼塔说,公众的健康最为重要,获取商业利益不能以牺牲公众健康为代价。“这次公布监测结果,引发争议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我们就是要让这些企业和政府各自负起责任,做好自己的事,即企业使产品污染降到最低,政府切实推行标准的实施”。“公众健康,特别是孩子的健康是不容讨价还价的,我们要的就是让印度的食品安全一些”。


共2页 第1页 第2页

【将此网页Email给朋友分享吧!】
·麦当劳首次向媒体承认亦涉入滤油粉事件
·伊利将主动开拓二三线市场
·统一向今麦郎伸出股权合作“橄榄枝”
·茅台新秀:“大块头”欲做大文章
·夏进乳业扭亏成功实现净利54万元
·百事悄然“入驻”麦当劳可口可乐作回应
·中国肯德基三月十三日公开声明 郑重呼吁…
·警惕食品对孩子早熟的刺激
·日常饮食有效减轻近视
·提醒:味精使用九不宜
·饮食疗法:红色食品防感冒
·3种水果,宝宝别贪吃
·小儿饮食11条注意事项
·婴幼儿每天必选的食物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本网专稿”、“广州市食品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请注明来源“广州市食品安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广州市食品安全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焦点图片
 热点推荐

·代言产品遭曝光 郭德纲:有人在捣鬼 我问心无愧
·韩国:餐桌犹如课桌 从儿童会说话起灌输饮食知识
·278种中成药已执行新价格 许多药品低了八成多
·甘肃烟草部门烧毁5万条假烟 事后承认污染环境
·请来业余演员冒充专家 玛卡胶囊被曝忽悠消费者
·专家称香蕉癌症不会灭绝国产香蕉 已在控制中
·卫生部承诺:整治虚假医疗广告 凡投诉必有回音
·“藏秘排油茶”被指虚构研制单位 工商早已立案
·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5月实施 精神药等禁做广告
·俄专家称啤酒含雌激素 过量饮用的男子有可能变性
·雨天戴隐形眼镜惹祸 台一研究生眼角膜被虫吃掉
·工商总局曝光:部分史密斯、万家乐热水器不合格
·日研究人员证实:缺乏维生素C会加速老化过程
·老龙口“年份酒”全是勾兑?且听酒家说造酒
·三无榨汁器榨出铝粉果汁 非行家肯定要吃亏
·北京“顺峰”私家菜酒楼卖假五粮液被处罚4万元
·上海消保委提醒:美容美发免费试用藏健康隐患
·天津市首例“欣弗”事件的受害者获赔3.2万元
·老太争买降价蛋摔断肋骨 超市未尽安保义务担责
·专家警告:食源性疾病已成中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