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网上办公 维权热线 九大职能部门动态
资讯中心  食品标准与认证 焦点图片 天下食事 饮食安全 饮食保健
商务中心  食品备案 企业动态 食品检测 活动展示 市场分析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推荐  
维生素可能致死引恐慌 “胶囊族”动摇服用方式
【更新时间】2007-3-13 15:16:56 【新闻来源】 新闻晚报 【字体大小】

 

  近日,一篇颠覆性的“维生素可能致死”报道引发市民议论纷纷。在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在2109名网民中,约7成服用者因此动摇原先的服用方式,暂停服用或减量服用。交通大学营养学教研室主任蔡美琴教授强调,维生素补充剂既不是“补药”,也不是“毒药”。如果能均衡饮食、合理膳食保证每天必须的营养的话,没必要每个人都吃,也没必要每天都吃。

  近4成“胶囊族”暂停观望

  一位多年服用维生素片的女士看到报道后震惊了。记者发现,常年服用的“维生素女人”们对此态度各有不同。“我对此半信半疑,但为保险起见,我想先暂停服用一段时间,等事态更清晰以后,再做决定……”一向很理性的李小姐这样说。而在这段过渡期里,还有不少市民决定先减量服用。据调查,约7成的服用者动摇了原先的服用方式和频率。其中,12.39%决定不再服用;36.49%先暂停服用;22.10%先减量服用。

  “平时压力大,吃饭无定时,如果不每天服用维生素片,身体怎么吃得消?”一位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这样说。统计还显示,29.02%的人依然每天服用。

  【生活误区】

  误区一:维生素替代水果、蔬菜

  记者发现,不少人都把维生素片等当成“补品”,甚至还想以此来完全代替蔬菜、水果。29岁的杜小姐从不吃水果、蔬菜,她在办公室里大把大把地吞维生素药丸。不少人还对她这种做法表示赞赏,夸奖她懂得保养身体。不少市民在探望生病、手术后的亲友时,也将各种复合维生素片当作“补品”赠送。

  蔡美琴教授表示,对于营养缺乏者来说,复合维生素的作用不容置疑。但不少维生素片其实是非处方药,并不是食品,最好在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另外,复合维生素能提供一些微量营养素,但无法提供纤维素等其他营养素。蔬菜和水果是我们人体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从食物中吸取营养,才是最理想的养生方式。

  误区二:过量服用造成营养过剩


共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将此网页Email给朋友分享吧!】
·麦当劳首次向媒体承认亦涉入滤油粉事件
·伊利将主动开拓二三线市场
·统一向今麦郎伸出股权合作“橄榄枝”
·茅台新秀:“大块头”欲做大文章
·夏进乳业扭亏成功实现净利54万元
·百事悄然“入驻”麦当劳可口可乐作回应
·中国肯德基三月十三日公开声明 郑重呼吁…
·警惕食品对孩子早熟的刺激
·日常饮食有效减轻近视
·提醒:味精使用九不宜
·饮食疗法:红色食品防感冒
·3种水果,宝宝别贪吃
·小儿饮食11条注意事项
·婴幼儿每天必选的食物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本网专稿”、“广州市食品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请注明来源“广州市食品安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广州市食品安全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焦点图片
 热点推荐

·代言产品遭曝光 郭德纲:有人在捣鬼 我问心无愧
·韩国:餐桌犹如课桌 从儿童会说话起灌输饮食知识
·278种中成药已执行新价格 许多药品低了八成多
·甘肃烟草部门烧毁5万条假烟 事后承认污染环境
·请来业余演员冒充专家 玛卡胶囊被曝忽悠消费者
·专家称香蕉癌症不会灭绝国产香蕉 已在控制中
·卫生部承诺:整治虚假医疗广告 凡投诉必有回音
·“藏秘排油茶”被指虚构研制单位 工商早已立案
·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5月实施 精神药等禁做广告
·俄专家称啤酒含雌激素 过量饮用的男子有可能变性
·雨天戴隐形眼镜惹祸 台一研究生眼角膜被虫吃掉
·工商总局曝光:部分史密斯、万家乐热水器不合格
·日研究人员证实:缺乏维生素C会加速老化过程
·老龙口“年份酒”全是勾兑?且听酒家说造酒
·三无榨汁器榨出铝粉果汁 非行家肯定要吃亏
·北京“顺峰”私家菜酒楼卖假五粮液被处罚4万元
·上海消保委提醒:美容美发免费试用藏健康隐患
·天津市首例“欣弗”事件的受害者获赔3.2万元
·老太争买降价蛋摔断肋骨 超市未尽安保义务担责
·专家警告:食源性疾病已成中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